业务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影像CDSS将成为影像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影像CDSS将成为影像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 分类:业务背景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29 14:3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当前每年我们的影像数据量增长是20%-30%。影像数据量增长的原因包括老龄化、健康筛查的普及,以及影像设备精度的提高等。而我们的影像医技护供给每年只能增长3%-4%,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

影像CDSS将成为影像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概要描述】当前每年我们的影像数据量增长是20%-30%。影像数据量增长的原因包括老龄化、健康筛查的普及,以及影像设备精度的提高等。而我们的影像医技护供给每年只能增长3%-4%,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

  • 分类:业务背景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29 14:30
  • 访问量:
详情

未来几年影像诊断业务面临的形势是什么呢?

当前每年我们的影像数据量增长是20%-30%。影像数据量增长的原因包括老龄化、健康筛查的普及,以及影像设备精度的提高等。而我们的影像医技护供给每年只能增长3%-4%,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

另一方面,影像学的各类知识半衰期从10年下降到5年,也就是说5年之内,一半的知识过时了。甚至影像知识的半衰期可能下降到3年,3年左右一半的知识就过时了。这对我们影像医技护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

第三个方面是诊断的逻辑越来越复杂。即便写了大半辈子报告,很多时候不得不去翻书对诊断给出精确的分期、分级。如果一个单病种的诊断参数是十个以内,甚至是十几个,人的脑力还勉强应付。如果参数提升到20-30个,比如需要既往史信息,需要病理免疫组化信息,需要新的药物有效性信息,我们或者忽略这些信息进行粗略的诊断,或者将效率降下来花费很多时间检索资料和询问患者。不依靠信息化系统而单纯依靠人的能力进行参考诊断、鉴别诊断的推理,或者在跨领域的知识图谱当中搜索,质量和效率明显不可兼得。这与临床、患者、影像科室对个性化诊疗的日常工作与科研追求明显对应不上。

2017年的RSNA上有一场辩论:影像AI是否会取代影像医生的工作?到了2020年,我们无需再做这样的讨论了,因为趋势已经比较清楚了。那就是会运用并持续改进影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医生不会被取代,而CDSS应用肯定会取代大部分水平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工作。

毫无疑问,影像CDSS系统将成为RIS/PACS之上更高层面的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影像的CDSS系统并不像一台高端的影像设备哪样,只要买设备的钱花够了,人员培训一下,临床沟通一下,收费目录更新一下,就能将业务开展起来的。原因在于现有的信息化架构需要进行调整、人的认识与能力需要培养、管理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调整。这三个方面都是高度个性化的,没有一个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首先是信息化的架构。理论上讲影像的CDSS系统应该包括申请的知识库、扫描的知识库、影像后处理/AI、诊断的知识库4个组成部分。如果再加上流程机器人,应该就是5个组成部分。越往前的部分,比如临床的申请质量,对影像的诊断质量影响越大。但在实际的业务普及过程中,诊断领域由于是影像科室的最终产出环节,所以是先被买单的。申请领域需要影像科和临床科室、HIS/EMR系统一起协作,往往是最后买单的。这些CDSS环节要落实下来,怎么也需要3-5年。

 

 

其次,CDSS的核心生命力是广泛的、低成本、自动化地持续迭代。所以上述这些环节之间,须建立基于相同语义标签的反馈链路。如果每个环节的产出都不是标签,希望依靠人力挑选部分病例进行人工分析,CDSS的持续迭代成本之高,将使迭代成为伪命题。考虑到申请、扫描、后处理、报告四个环节上的持续迭代是按照单病种进行的,所以涉及的标签和信息系统非常多。建立这样一个语义一致的信息化网络不仅是复杂的,而且是漫长的。

第三,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只能伴随着上述系统的建立逐步开展。第四,无论是人员能力的提升,还是新功能的验证,我们都需要基于流程数据的分析体系,以便判断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情况。这套评价机制牵扯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深度变革,也是随着CDS系统的逐步深入而逐步落地的。

那么总的结论是什么呢?影像CDS系统将成为影像科室信息化的新的基础架构,而且不可能通过简单的采购实现跨越,须让科室各方面人员参与进来,逐步实现这个过程。可以想象,影像CDSS复杂性早晚会超过人的记忆能力,没有CDSS的帮助,影像科室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就不可能实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第三届海西影像高峰论坛∣提高质控,结构化报告是认真的

第三届海西影像高峰论坛∣提高质控,结构化报告是认真的

7月22日,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的“第三届海西影像高峰论坛 暨能谱CT临床应用学习班 暨厦门市放射质控中心培训会“在厦门市召开。论坛邀请省内外影像科权威专家,围绕影像科质控方向展开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 北京赛迈特锐医疗一直致力于影像质控方向的不断提升,携医学影像结构化报告系统亮相本次会议。   解决影像医生烦恼才是价值所需 众所周知,传统的文本报告模板是一线报告医生的法宝。复制、粘贴,进行适度修改就可以飞快地完成一份报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报告完成的效率,但由此带来的质量问题却纷纷而来。   牢控质量赋能智慧影像 北京赛迈特锐医疗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结构化报告系统”,对此做出了清晰的回答。医学影像结构化报告系统前瞻性地控制影像学描述的范围、顺序、用词。规范的描述提升科室报告的安全性底线,减少潜在的医患矛盾。内置专家共识/参考诊断/鉴别诊断逻辑,降低医生的记忆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适用于影像科室的诊断知识库,有助于提升影像科室诊断业务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   响应国家政策,勇攀医学高峰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22年7月20日发布的《2021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高级别医疗机构结果公示的通知》中,北京赛迈特锐医疗助力7家医疗机构成功通过5级评审!北京赛迈特锐医疗将继续发挥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专业服务能力,重点围绕影像决策支持发展,不断打造智能化结构化报告产品,赋能智慧医疗。
发布时间 : 2022-08-02 点击 : 0

联系方式

北京赛迈特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010-62077532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昌平路97号8幢B202(昌平示范园)

二维码

官微二维码

二维码

邓白氏编码

北京赛迈特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737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55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